「單位,是一種人為制定,用來計算物理量的標準。」
在日本相當受歡迎的單位展移師到松山文創園區設展,運用各式物品來表示單位之間的差異,像是一公尺有多長?一公斤多重?1GB能裝多少張照片?把日常又抽象的主題以有趣的體驗和互動呈現。
▲在入場之後,可先拿紀念尺,在展場內比比量量
▲「單位」的功能
▲東京設計師策展期間的辦公室俯瞰透視
▲為了慶祝兒子身高滿1公尺,設計師爸爸所堆出的等長樂高和相片串
如果被問到「蘋果有多大?」,你會怎麼比呢?在體感偵測的機器平台上,圈起雙手,就能知道你的「蘋果」是甚麼品種。為了知道機器被列入哪些設定,許多參展觀眾比出不合理大小,便出現達摩、沙灘球和地球儀。
▲圈起手,蘋果有多大?
▲大家的「蘋果」
下一個展區介紹各種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單位,包括重量、容量、長度、時間、幣值、速度等,並用陳列與體驗來表現不同單位的特性,例如重量就利用各式吊掛在牆上的沙袋,供觀眾手捧感受;速度則以電視螢幕播放行車紀錄器畫面(駕駛視角),從畫面中的街景變換明白一馬赫到底有多快。
▲長度
▲重量
▲容積
還有一個相當受歡迎的大型碼表,當觀眾心中默數 5 秒後自行停止,再看誤差值有多少(最小到百分之一秒),誤差值太大(±1 以上)就會被同伴笑到不行,不過當然也有能按出 5.00 的強者。
「話語的力量」,利用鍵盤輸入注音或英文,看看哪一個比較「重要」。很多情侶輸入自己的名字,名字比較重的人以後說話就可以比較大聲啦XD
另外還有各個業界的規格、無印良品的規格(置入性行銷喔XD)等,擠了最多人的果然還是跟自身有關的生命單位—命運的重量、年壽(0~119歲)對應文字一覽表
▲書本尺寸
▲各開數
▲酒量
▲大家都在算自己幾兩重
▲66歲超可愛的「 " 壽」
檯子距離地面是100公分,加上器物長度標示的公分數,可以量個身高XD。只能說還好我的超過了通水管的工具XDDDD
有些陳設也讓人沉重:站在一個檯子上,聽著秒數變換的聲音自行決定下來的時間,面前的螢幕會顯示「當你站在台上時,世界發生了甚麼事」。曾看到螢幕上寫著多大的雨林面積消失、北極熊又少了幾隻等。或許是鴕鳥心態,這項我就沒有體驗了。還有一個「生命的單位」,以大象、人類、老鼠心跳頻率為背景音,搭配逐漸消失的畫面來表示:不同的物種之間,生命消逝的單位大小也是不一樣的。
▲當你站在台上時,世界發生了一些事
▲ 象、人、鼠的生命流動速度大不同
離開展場之後,覺得內心多了很多想法,是個頗有餘韻的展覽,大朋友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或是重溫物理課數學課舊夢,小朋友不需要看得懂也能在其中輕易的找到樂趣,推薦給大家。
單位展This much,That much,How much
時間:2016 7/1~9/16 10:00-18:00
票價:全票 280
學生票 250
地點: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